作為英倫代表品牌之一,Dr. Martens 的成功並非只因時尚。始於上世紀四十年代的倫敦,它的故事與 Skinhead、Mods、 Punks 等文化環環相扣。席捲全球的標誌性造型能在多個年代屹立不倒,皆因背後傳承著叛逆、青春與自我。
Dr. Martens 1460 的誕生
Skinhead 光頭黨文化
Skinhead 故名思義就是光頭,而英國 Skinhead 文化始於 1960 年代的英國倫敦,最初流行於年輕叛逆、反嬉皮士的勞動工人階級,進而成為世界標誌性潮流。
1960 年代初的倫敦以次文化 Mod(摩德文化,原為 Modernism 或 Modism)最為盛行,他們一般都是年輕勞工階級,在二戰結束後因對未來的不安和與父母的代溝而處於叛逆時期,過著頹喪的生活。而 Mods 分裂成兩大群體,一群是較溫和的 Peacock Mods,而另一群則是較偏激的 Hard Mods。Hard Mods 以短髮、偏工人階級打扮活躍於東倫敦,大概也基於對長髮 Hippie (嬉皮士)文化的鄙視,他們執着於梳短髮或剷光頭。在 1960 年代中後期,他們大量湧現街頭,過著年輕不羈的生活,被稱為 Skinhead。
Dr. Martens 1460 與 Skinhead
Dr. Martens 價錢相宜、耐穿耐走人所共知,同樣原因亦令當時的工人階級熱愛 Dr. Martens,當年一雙只售 2 元英磅,現值約 38 元英磅。Dr. Martens 1460 對於 Skinhead 更有實際作用,當遇上挑釁或打架時不但能作自我保護,更能攻擊別人,因此 Dr. Martens 1460 亦被稱為 Bovver Boots(街鬥靴)。
Dr. Martens 1460 作為 Skinhead 標誌性造型的一部分,要把它穿好就當然要參照 Skinhead 的衣著:正宗穿法必然是配搭貼身牛仔褲,捲起褲腳露出整雙 Dr. Martens。至於上衣,當年 Skinhead 以 T-shirt、Polo shirt 或格子襯衫,外搭 MA-1 外套為主,亦會在牛仔褲加上背帶突顯個人風格。來到千禧年,造型配搭上變得更多樣化,皮革、牛仔、衛衣等「硬派」形象單品都非常適合配搭 Dr. Martens,但捲起褲腳露出鞋子的穿法依然是表現 Dr. Martens「叛逆、青春與自我」的最佳風格。
雖然近年時裝界明顯地以球鞋當道,但近年來 Dr. Martens 無間斷地與 Supreme、The North Face、Raf Simons 等重量級品牌聯乘合作,足以證明 Dr. Martens 的地位堅不可摧。
電影《This is England》以 1980 年代的英國作背景,展現了當時 Skinhead 的生活與衣著風格,想多加了解的讀者不妨從電影學習 Skinhead 的文化與時裝吧!
- FRESTYLE Team -
延伸閱讀